记者手记|乘“蛟龙号”潜入深海
新华社“深海一号”9月4日电 记者手记|乘“蛟龙号”潜入深海
新华社记者王聿昊
西北太平洋海山区中部的蛟龙号Albo海山,有500余个小山包,手记最高的乘潜九游一个距离水面仅约500米。特殊的入深地形地貌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,也令这里的蛟龙号深海世界丰富多样。
9月4日,手记记者搭乘正在进行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乘潜“蛟龙号”载人潜水器潜入深海,近距离认识这座独特的入深海山。
船时7时许,蛟龙号“蛟龙号”布放入水。手记潜航员傅文韬带着记者和中国香港生物学家邱建文,乘潜开启8小时的入深深海之旅。
直径2.1米的蛟龙号载人舱只可容纳3人,但在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中已算得上大容量。手记傅文韬坐在中间,乘潜九游担任主驾驶。坐在左舷的邱建文负责观察拍摄海底景观、协助主驾驶与水面联络,坐在右舷的记者负责记录水下生物和样品采集情况。
在执行水面检查之后,“蛟龙号”开始注水下沉。随着显控面板上的深度数值逐渐增加,窗外的颜色由浅蓝一点点变深,最终在120米时变得一片漆黑。
和想象中不同,“蛟龙号”在下潜过程中十分安静,没有一丝晃动。只有水声通信系统发出规律性的声响。
40分钟后,“蛟龙号”抵达1244米的海底,潜水器的光照亮了眼前的深海生物世界。邱建文迫不及待地开始观察周围的情况。他告诉记者,这个深度的生物量通常比较丰富,窗外每一帧景象都不容错过。
8时20分,一只海鳃出现在眼前。这片海底以沙波地貌为主,看起来更像是白色沙滩。围线等不同品种的海绵成片生长,它们随水流缓缓漂动,十分柔美。
与此同时,傅文韬已完成对海水和沉积物的采样工作。
告别第一座小山,我们向另一座小山的山顶进发。
“上山”过程中地貌发生了不小变化,板状结壳上,鱼、虾、蟹变得多了起来。它们有的在觅食,有的在睡觉,有的在和“蛟龙号”这个庞然大物“捉迷藏”。
顺着傅文韬手指的方向,我们看到了一只黄色海星。“这只海星有14个腕,是我见过最多的。”傅文韬说。
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,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,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,地貌以岩石为主,可以看到海星、海胆、珊瑚和海葵等。
这里是山顶也是悬崖,傅文韬熟练驾驶着“蛟龙号”,带领我们来到对面的另一个山包。这里的生物少了很多,只有一只鱿鱼匆匆游过。
意犹未尽时,深海之旅已接近尾声。
“对比最近几次在海山的下潜,我们今天下潜的Albo海山生物量不算多,但生物的梯度分布非常明显,海绵、海星、海参等生物几乎按水深分布。”邱建文说。
船时15时,“蛟龙号”准时抛载,于35分钟后回到水面。
舱外传来“咚”的一声,原来是“蛙人”驾驶小艇来到“蛟龙号”旁,他们跳上“蛟龙号”舱顶,熟练地挂上缆绳,将我们拽引回船。
5分钟后,“蛟龙号”返回“深海一号”船后甲板。邱建文说:“今天我们采集到2O余种生物样品,海山山脚的优势生物是海绵、海星、海参,山顶的优势生物是虾和蟹。”
科学家们按照专业分组,即刻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分析,船上的实验室开始忙碌起来。
受限于专业知识,在今天的水下观察和采样报告上,记者只记录了生物的颜色和品种,有的甚至只能画下它们的样子。记者将手机拍摄的照片展示给来自西班牙的生物分类学家安德鲁,他写下了其中3种生物的名字,而其他未能识别的生物,还需大家一起讨论交流。
本航次的科考队员来自8个国家,大家在大洋生态、微生物、海洋地质等方面各有所长。大家坐在一起回看下潜视频,辨认生物种类、交流生物习性,在实验室里相互帮助、互相学习,在“深海大讲堂”等船上科研活动中分享知识和智慧。
走出实验室,“深海一号”船后甲板上,“蛟龙号”运维保障团队已开始为下一次下潜做准备——检查、充电、装配载、充氧气、安装搭载作业工具等。
对记者而言,这是潜入深海的奇妙一天;而对“蛟龙号”团队来说,这只是平常的其中一天。
两天后的下一次下潜,“蛟龙号”将前往一座新的海山,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调查。斗转星移、日复一日,中国深海工作者探索浩瀚大洋的脚步从不停歇。
- ·中国驻缅甸大使馆:已确认有12名中国公民在强震中受伤
- ·预计尿素新增产能469万吨!今年春耕氮肥保供形势乐观
- ·澳门大学“马拉松迷”邹斌:期待在绿美清远享受精彩赛事
- ·广东生猪种业如何继续高质量发展?这个会议有声音
- ·埃及观光潜艇沉没事故已致6死21伤 遇难者均为俄罗斯籍
- ·澳门大学“马拉松迷”邹斌:期待在绿美清远享受精彩赛事
- ·千亩七彩月季花海浪漫之约!赤坭如此“锡你”
- ·澄海蔬菜产业再传喜讯!和利农芥蓝连续三年入选省农业主导品种
- ·1116.1万人次,广州地铁清明节前客流刷新本年纪录
- ·贵品粤味:黔菜入粤正当时
- ·高质量发展 巾帼在行动——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“她”力量
- ·走绿色发展之路!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专家为绿美广东代言
- ·远离该海域!3月30日凌晨南海将有火箭残骸掉落
- ·张素:“体力+脑力+好心态”是女性在畜牧业扎根的法宝
- ·广州从化:春耕备耕奏响乡村振兴“奋进曲”
- ·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:建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